Anticopy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滑雪裝備101(三)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滑雪器材。大家或許會問滑雪器材不是都有什麼租什麼就好了,為什麼要研究滑雪器材的好壞? 如果各位只是想要嚐嚐鮮滑幾次雪玩玩,可能可以直接跳過本篇文章。但是相信大部分會特別來看本文的讀者,都是想把雪滑好的認真滑雪者。一般會來租借滑雪器材的人多半是初級滑雪者,所以出租業者的損耗率極高,您若仔細看一下出租業者使用的白色黑色雪靴與雪屐,通常滑雪場的器材專賣店都沒有賣類似的款式,且專賣店裡的器材看起來都專業許多。這是因為出租業者用的器材多半是專門設計來出租使用的廉價器材,這些器材的品質差到器材店都不會陳列販售。


所以各位能了解為什麼租來的雪靴怎麼穿都不舒服,雪屐都鬆鬆散散瀕臨脫落的原因了。當然有的滑雪場有提供貴1-2倍的專業滑雪器材出租服務,但是您知道即使是最便宜的雪具租金,只要我們租了10次以上,我們付出的租金早已足夠買一整套的雪具,雖然只是基本款,但是使用起來卻一定比租來的雪具舒服n倍並更加的得心應手。

10. 雪靴 (Ski Boots)

建議各位雪友第一個要買的滑雪器材就是雪靴。一雙自己的雪靴除了比滑雪場租來的穿著舒適外,更是有心精進滑雪技術的必要裝備。針對自己腳形完美調整的雪靴,能讓雙腳更充分、更即時地體會雪地的地形而更靈敏、更精確地操作滑雪的方向。

針對初學與專業的滑雪者使用的雪靴有不同的設計,選購時是以Flex Rating(FR)來區分。一般初學者或業餘滑雪者如在下我,對滑雪時舒適度的要求大於速度與操控性,所以適用於柔軟度較高且腳的前緣較寬廣的雪靴(FR男性50-80女性40-60)。競賽選手或追求速度的滑雪者則必須犧牲舒適度以換取更快速精確的操控,所以適用於硬度較高且較為窄版的雪靴(FR男性105-130女性85-100)。介於這二者之間的(FR男性85-100女性65-80)則是適用於願意在舒適度與速度上折衷的中階滑雪者。



買雪靴的第二個重點是看它的內裡(liner),內裡是雪靴裡面包覆腳部並保暖的柔軟襯墊,較高檔的雪靴內裡通常用的是Custom Thermal-formable Liner。網路上找不到相關圖片只好借用上圖Shimano的車鞋來說明:在購買之後店家會加熱讓襯墊變軟,此時穿入雪靴後整個內裡會隨著腳的形狀形成完全貼腳的包覆襯墊,並於冷卻後定形,這樣量腳訂做的方式當然穿起來會更加舒適。好的店家有專業的腳型量測儀來決定雪靴正確的尺寸,試穿雪靴時應穿著滑雪時穿著的單層毛襪,穿入時應感覺不會過度寬鬆也沒有壓迫感,腳趾在膝蓋半蹲時才會稍微接觸到靴子前緣,腳跟在站直時才會稍微接觸到靴子後緣。下圖是Apex頂級的CF3款式,號稱是目前世界上最舒服也是最保暖的雪靴,它的內裡可以脫離單獨成為一雙雪鞋。



雖然在非滑雪季節時買雪靴比較便宜,但對大家的第一雙雪靴,我會建議不要貪便宜,而應趁有5天以上在同一滑雪場滑雪時在該滑雪場購買。主要原因是因為購買雪鞋時,通常店家會有一個星期到一個月的無限次數調整服務,有時在店裡面穿起來舒服,穿出去滑雪後卻又覺得那邊有壓迫感。我的經驗雪靴大概至少要穿著一個星期,經過三次以上的調整之後,舒適度才會接近完美。雪靴的調整良好與否除了店家的功力外,還取決你和店家的溝通能力。所以雖然我常去日本滑雪,但是我的雪靴還是等到幾年後去惠斯勒滑雪才購買,除了那裡有多家的滑雪用品店可選擇之外,用日文我真的很難告訴店家的技師我的腳部到底那裡不舒服。


11. 雪屐 (Skis)

Skis雖然也有人稱為雪板,但為了與snowboard區分,我還是覺得翻成雪屐比較合適,但是直接說英文的skis當然更容易。當小弟已經滑雪上癮,確定要克服攜帶不便的麻煩買雙skis時,當時的我卻還不大了解自己需要一雙什麼樣的雪屐。租借的經驗僅告訴我要以滑雪者的身高作為skis長度的選擇標準,積極滑雪者會選擇比身高略高,保守滑雪者會選大概在自己下巴高度,而初學者應選在胸部高度左右。愈長的skis滑行速度愈快,但也愈難控制,轉彎半徑愈大,當滑雪者還無法靈活控制雙腳的平行滑雪時,也愈容易交叉skis的前端而失控。



選擇skis的第二個選項是寬度。在做過功課後才知道較窄的skis容易操縱,轉彎速度較快。但遇到粉雪時一旦降低速度時,就容易陷入雪中。另外在厚度不夠的硬雪與溫度不夠的濕滑人造雪上,窄的雪屐因摩擦面積較小而變得較難控制。另外,各種skis也會標上它的最小迴轉半徑,除了前面提到的愈短與窄的skis迴轉半徑愈小外,為了可以讓彎轉得更小,必須把skis的中間部分設計得比前後二端更窄,邊緣也必須由底端往上削尖。這樣做同樣地會降低skis的穩定性。



最後要提到Rocker Type,這也是初學者最容易忽略的skis規格。Rocker Type如上圖所示,是指skis的曲度。往下凸的稱為rocker,rocker適合滑粉雪與深雪,因為它的前後端上翹,與雪地的接觸面僅在正中間,在深雪時容易轉彎,但在濕硬的雪地上就會控制力不足。往上凸的稱為camber,camber適合較硬的雪地也較適合初學者,因為當轉彎時全身的重量放在skis上,skis會被壓平以形成穩定的接觸面讓滑雪者更能掌握轉彎時的速度,轉彎完成後身體的重心離開skis時,它又恢復原來上凸的曲度使得地面的接觸點又回到skis前後二端,對雪地的摩擦力降低,這時候滑雪者可以更輕鬆地準備下一次另一個方向的轉彎。

實際上現代的skis設計,多半是功能取向,如果您是購買第一雙skis的話,我會建議您買all-mountain的款式,它把長度,寬度,迴轉半徑,甚至rocker與camber均折衷,以設計一雙不管冰雪、粉雪、硬雪、軟雪、深雪、淺雪都適應的綜合型skis。這樣的規格因為銷售量大,反而價位不會太高。價位高的skis反而是針對特殊需求量身訂做的款式,如下圖瑞士手工製作的Stockli,是很多冬季奧運選手的指定品牌






12. 固定裝置(Bindings)

固定裝置也是講起來挺拗口,對岸翻譯的「綁定」更怪,我還是直接稱呼bindings比較容易。Bindings是固定skis與雪靴的裝置,上面有調整卡榫來適用不同的雪靴大小。很多skis在販售時就已經有附上bindings。通常bindings不大需要特別選擇,它的規格只有適用skis的寬度與DIN值。DIN值是bindings卡住雪靴的扭力,每個人適用的DIN值通常隨著身高、體重、skis長度、雪靴長度、滑雪者的年紀與技術來決定。DIN值網路上雖然可以找到一些計算的網頁,但還是建議還是在購買時留給有經驗的滑雪裝備技師來決定。Binding價格的高低決定於品牌,耐用度與固定雪靴的容易度,這時候大家就會了解為什麼租來的skis一旦在雪地上與雪靴脫落時,就不容易再卡回去的原因了吧!









13. 雪杖 (Poles)

雪杖是滑雪時保持平衡,轉彎與把雪靴卸下bindings時的重要輔助工具,所以的選擇的基本原則不外乎輕量,堅固與彈性。滑過雪的人應該都知道雪杖的長度是上臂自然放下與下臂呈90度角時手部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如下圖所示)。價格較高的雪杖有的像登山杖一樣可以分段伸縮調整高度,有的材質是使用更輕更有韌性的碳纖維製成。買太好的雪杖缺點是滑雪中途進賣店休息時,容易被人幹走。




14. 滑雪鎖 (Ski Lock)

如果您接受我的一路勸敗,恭喜您!現在您已經有整套的滑雪行頭了!如果您用的是我每張附圖上的頂級裝備,上了滑雪場一定會開始後悔。為什麼呢?因為一旦您滑到一半內急或肚子餓需要進半山腰的山屋休息時,您的高貴雪具是不准攜帶入內的,也沒有朋友會在嚴寒的室外來幫你看著雪具。為了避免樂極生悲地穿著雪靴走下山,最後一定要買個滑雪鎖鎖住你的心肝寶貝!(雖然您仔細注意一下可能也會發現很多「空留鎖頭」的架子...)



僅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如有謬誤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6 則留言:

europaexplorer 提到...

很棒的分析!!

匿名 提到...

好专业!谢谢分享

匿名 提到...

I wanna learn how to ski too :) Arin

revir 提到...

你這篇真是寫得太好了!讓我想給你按一百個讚
我為了急著挑skis,一堆名詞看得我眼花撩亂
全是些都看過的英文字,卻是截然不同的意思!
品牌超多,款式更是多到讓人霧沙沙
要知道怎麼挑,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還真得夠專業才行。
嘿,再多寫些,很好看耶!(豎大拇指)

PS.你有沒有推薦的評價ski裝備的英文網站?

Unknown 提到...

謝謝大家的閱讀! 通常裝備的評價我都是看相關的滑雪雜誌。蘋果或Google的app store也有販售。我也google到下面這個網頁供您參考:
http://skis.findthebest.com/

Yifan 提到...

好專業的分析 謝謝你!我學到很多